洛奇一臉興奮的拿著圖紙退下,腦海中已經(jīng)開始思考所有的制造步驟。
曲轅犁的事情解決完畢,陳銘想起昨夜的武舉之事,再次開口道:
“另外,朕打算進行武舉。”
“凡身懷謀略,武功高強者,都可通過武舉的方式,入朝為官為將?!?
“武舉同科舉一樣,具有權威性,需要通過層層考校。”
話畢,眾人愣在當場。
自古以來,從未聽聞武舉!
朝堂為官者,哪個不是飽學之士,豈能同那些習武的粗人一般?
陛下竟還將其同科舉列為同一重要等級!
且自古為將者,多是戰(zhàn)場拼殺出的戰(zhàn)功,逐步才能有資格進入朝堂。
若是僅憑一場武舉,如何能夠說服軍中那些兵士?
倘若打一場架便能成為統(tǒng)領三軍的將士,那朝廷法度何在?
屆時整個大夏朝人多習武,人人爭當將軍,誰還肯拿起筆桿子,再耐心的學一學這些治國之道?
大學士孟子津隨即出列,提出質疑:
“回稟陛下,微臣覺得此法多有不妥?!?
陳銘眉頭微微蹙起,看向孟子津。
“陛下此舉若行,恐大夏人人習武,蔚然成風,往后皆成武夫,朝堂不穩(wěn)??!”
身旁另一大臣也出列:
“微臣贊成孟學士的看法,自來皆是以戰(zhàn)功服眾,咱們大夏朝的將軍,哪一個不是一身的戰(zhàn)功?”
有人帶頭反駁,大臣們接二連三繼續(xù)出列:
“老臣也覺得不妥,陛下此舉,重武輕文,讓那些飽讀詩書之人如何自處?”
“陛下單靠武舉,如何能夠斷定所選之人定有將才?”
“不曾上過戰(zhàn)場,如何能夠運籌帷幄,這是讓我大夏的兵士們拿血肉去拼?。 ?
“望陛下收回成命!”
看著跪在殿中的人,陳銘一陣頭疼。
一個簡單的武舉選舉而已,竟然被這些大臣們說的如此嚴重。
一個個反對是假,怕武臣多了威脅自己的地位才是真!
還拿出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,真是可笑至極!
就在這時,豐淮安出列,不卑不亢的說道:
“老臣贊同陛下此舉!”
剛剛發(fā)的人一臉懷疑的看向他。
豐淮安可是內(nèi)閣老臣,向來是文人之首。
放這些粗鄙的武人入朝堂,他老人家不是最該反對的嗎?
如今竟要支持陛下的決定!
大臣們紛紛后退,為豐閣老讓出路來。
見終于有人支持自己的提議,陳銘面上的寒霜這才消解。
豐淮安上前一步,俯首回稟:
“我大夏近些年在軍隊的建設上,著實是有些落后?!?
“多積疲積弊,兵士們也多有懈怠,良將尤其匱乏。”
“至今為止,我大夏朝拿得出手的也就一個韓子良韓將軍?!?
“且韓將軍常年駐守南楚,倘若國內(nèi)發(fā)生動亂,只怕到時候顧此失彼,分身乏術?!?
“倘若陛下進行武舉,正好借機挑選一批新的將士,也好為我大夏的軍隊補充新鮮血液,不至于韓將軍后繼無人??!”
陳銘向豐淮安投去贊許的目光。
不愧是三朝老臣,眼光果真毒辣,幾句話針砭時弊,條條鞭辟入里。
這時豐淮安再加一句:
“若不進行武選,倘韓將軍不在,蠻子攻入京中,誰來護我們平安,難道是手中的筆嗎?”
此話一出-->>,先前的那些人頓時感覺臉上火辣辣的。
這話分明是看清了眾人的意圖。
文人排斥看不起那些粗俗莽夫,可關鍵時刻,還不是要依靠這些人來保護自己!